Wednesday, October 3, 2012

汪精衛--悲劇英雄乎

圖片來自新亞圖書中心


汪精衛這歷史名字,對年過四十的中國人應該不會陌生,恐怕單在知名度上,跟孫中山、蔣介石、毛澤東也差不多。汪精衛是誰?就不是大漢奸,賣國賊,日本人的走狗。

歷史向來是勝利者寫的。在國民黨內,蔣介石與汪精衛較早前有明爭暗鬥的權力競逐,而在汪氏成立偽政權后,當然更名正言順是要打擊的叛國者。於共產黨,汪的政權目標就多番強調「和平、抗共、建國」。於是,兩岸政權都快樂地替汪精衛這敵人套上大漢奸白紙帽。

其實,我讀書也不算太少,但以前總看不到多少汪精衛如何漢奸,就只知他是漢奸。國、共政權皆唾罵他 (正在等侯白先勇的《父親與民國》「網上版」,不知是否有提及汪政權 ),人民在「空白」歷史洗腦下盲目和唱。前陣子讀了趙焰的「晚清有個李鴻章」,趙要為李氏洗脫點賣國賊的污垢。辜勿論李鴻章功過如何,被世人如何誤會/指責,至少在主子慈禧太后面前,他還是個值得憐愛的功臣。汪精衛則只剩下十面楚歌。

金雄白寫的《汪政權的開埸與收埸》是洋洋洋灑灑的巨著,初是雜誌連載,后結六集成書,知名與不知名的人物繁多,總超過一百万字的絕版書(只能在網上找)。早年李敖曾為其再版推薦。

金雄白曾當記者和律師,與汪政權的第二把手周佛海是密友,故參與了偽政府籌組活動,雖沒有正式官職,在政權為周佛海擔當很多拉線與中介角色,政權倒台后坐漢奸監兩年半。再遷香港,自一九五七年起,花了
超過五年寫下這部回憶錄。

汪精衛年輕時代早已追隨孫中山籌募革命,他曾因行刺滿清攝政王載澧失敗被判死刑,後因肅親王善耆惜其才華而改判終身監禁。他在獄中作詩: 慷慨歌燕市,從容作楚囚;引刀成一快,不負少年頭。成為千古唱。民國成立后歷任重要職位,至「出走」前還是國民黨副總裁。有傳孫中山的遺囑全出自汪手,孫只在最后過目點頭。有此前半生「英雄義士」的歷史,竟突然貪生怕死,利慾薰心地投向日本侵略帝國主義?

百萬言的作品,要三言兩語來簡介熟實是對作者的侮辱,但如果能為它帶來多幾位讀者,也算功過把平吧。

据金雄白觀察,汪精衛主張與日本議和是基於:



  • 國民軍無實力抵抗日軍,拖延戰事只會令人民更生靈塗炭,又令共產黨勢力滋生;
  • 日政府中有議和以免國力消耗過甚的意見,且放出來的試探氣球,和平條件尚可初步接受。

但國民政府內「抗戰」是主流「和平」是小數,最后導致汪脫離國府,在發「艷電」后本欲自我流放法國。豈料國府對他的暗殺不遂,也令他在主和之外,更起了另立爐灶之心。

除了可能有的私心,汪精衛自組和平政府是基於其雙向策略:若抗戰成功,則他和日本簽下的種種自會作廢;若抗戰失敗,則其政府尚可有法定地位與日本繼續斡旋,所謂「曲線救國」是也。可是,他自己也明白到,支持抗戰的能以英雄姿態示眾,提出和平的只能受人唾罵。他離任前留函蔣介石有云:兄為其易,而弟為其難。

可惜,事態發展有異,待汪組府勢成騎虎,日本政府變異頻生。而當他與日人坐在談判桌前時,始知日人根本無悔禍之意。不久,待日軍發動太平洋戰事拖美國下水,他就知道自己是註定失敗了。他向兒子說:「要國家有救,就得讓他身敗名裂,家破人亡。」

据金的分析,汪深知國軍機密實力,打不過日本很有可能。在日本投降后,還有在華日軍自誇在中國從未敗戰。至於抗日而茁壯了中共,則歷史己見証了汪的預言。其后美國介入則是汪意料之外,而原子彈在那時刻,則除了美、英巨頭外,更是聞所未聞的天荒夜譚。

套句中共的術語,汪精衛有的是路線矛盾,你也可責怪他國際關係看得不深,對日本人過於天真,但叫漢奸,大沉重了。

在走不了回頭路,成立了南京政府,汪的目標變成要盡量保護淪陷區的民眾,和拖著日在華軍事行動的后腿。在抽壯丁,賤買布疋、大米的侵略行動上,汪府都表面協助,暗中阻撓。最有趣者,日本曾在上海有收集廢銅鐵以支援軍備的運動,但在汪府「協助」下,除了小量廢水管被拆走,幾乎沒有一家一戶的門窗受破壞。毛澤東的土法鍊鋼不是神通得多了。

南京政府雖表面上與重慶對敵,但汪軍從未對蔣軍發一槍一彈。汪府實質運營人周佛海,更是蔣介石的左右手近二十年,他與重慶有秘密電台,每有重大人事任免,都與重慶互通聲氣。在勝利在望前,更互商計謀,如何裏應外合對付日軍。金說,隨汪組府的,原都多屬蔣系 (如周佛海) 而非汪系中人,他怀疑蔣、汪間可能有更多未為人知的秘密。

書中對汪自知有悲劇收埸寫得頗為感人。他的幕府中人也覺處於尷尬的死胡同,很多都用夜夜笙歌,醇酒美人來消秏末世時光,唯獨汪酒色不沾,也不斂財。閑來以詩詞抒解抑鬱,其《雙照樓詩詞稿》更是不少罵他漢奸的學者也屈指叫好的作品。

抗戰勝利,重慶人員到南京、上海接收偽政權一切。除了是貪污舞弊,抄家奪產變成「劫收」外,很多汪府官員都被槍斃和重囚。是否罪有應得是見仁見智,但當舉國文盲者眾時,大批海外留學生,全國學術精英就如此浪費掉,跟中共又無什分別。金氏指出,重慶對汪系官員的殘酷,削弱了國民黨日后的向心力,成為其敗於中共原因之一。

《汪政權的開埸與收埸》不是嚴肅的歷史研究,只是一個曾處大風浪中人的回憶錄,在行文中可以感覺他對朋友有若干保留,對部份人有刻意暴露,但我相信其主述骨幹的真實性。亦由於原文是雜誌連載,前后行文十五載,敘事難免間中重複,有時則過於瑣碎。若能重新編輯去蕪存菁,則更會吸引非歷史痴的讀書人。




其實,如果創作人可以免除政治干擾,那段時期的上海,可以孕育出情節十分豐富的小說、電影。其中包括寧、漢兩路特務的撕殺;當中又夾有中共地下黨員的活動;有黑幫頭子、紅伶、名妓、才子、私梟、和「真漢奸」等,都有分場在《汪》書中登臺。至於最有名的女刺客鄭蘋如,更是張愛玲《色戒》故事的基礎。汪精衛則被譽為民國四大美男之一,胡適就曾笑說愛他。汪夫人陳壁君在同盟會時代,就與秋謹和何香凝被稱鼎足三立的女君子。她捨棄千金小姐身份,而追隨汪氏奔走革命的愛情故事,也可自成民國一章。在金筆下汪府的悲劇,第二主角要算是陳公博,他由始至終都反對「和平」,但在汪氏多番遊說下,終於上了「賊船」,做了在其位不謀其政的第三把手。他的本意只有為孤身上陣的老朋友汪氏作道義支持,為他陪葬。最后自然求仁得仁。


汪精衛原名兆銘,精衛是他執筆時的名字。精衛者《山海經》中的仙鳥,白喙赤足,首有花紋,常常到西山銜木石以填東海。那麼汪氏欲起英文名字,便當是 Sisyphus 莫屬了。

由愛國主義,講到國民教育,然后發覺要了解歷史。愛國和漢奸的定義可能每人不同,但要擺脫鸚鵡學舌,獨立地判定汪精衛是否漢奸,就要求閉門靜心讀點書,那及揮拳頭、喊口號那麼激動人心了。


2 comments:

  1. 從來只知道汪精衞是漢奸,不知道原來另有故事,有人幫他洗底,真好。

    ReplyDelete
  2. 有人認為科學日新月異,新定理/發明取代舊定理/發明,但歷史也可因時、因地而有不同解說,很好玩哩。

    ReplyDelet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