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hursday, December 20, 2012
數字遊戲與民意
我任職本地鐵路公司,其服務水平經常被評擊。每當認識新朋友表明身份后,總要預備被人旁敲側擊。
有次在周末單車活動的 Coffee break 時,向一會計師「表明身份」,然后他問及我火車誤點的情況。我解釋了我們界定誤點的計算法 (當然跟乘客的親身体驗不同,數字會顯著偏低),會計師哈哈大笑,之后解釋:我們也一樣,客人拿盤數來要我們計算,之前我都問他要什麼結果,我就朝著他的要求做。
我對會計學一竅不通,但看到國內民企賬目造假的新聞;証券評級機構在 GFC 前對垃圾 Derivatives 也合法地給予 AAA,這會計師會友的名牌高級碳纖單車,也許証明他的迂迴計算法,對客戶有相當高的吸引力。
民意調查也是玩弄數字的遊戲,我之前也有拙文,提及剛過的香港特首選,港大搞的「全民投票」在 Sampling 上早已是埋下 Bias。猜不到 TVB 也來玩全民投票這玩意,幸好,這只是娛樂事業中的小噱頭,是否科學化其實也不用太著意。
亞洲周刊在談及《萬千星輝頒獎典禮》進行的「普選」時說:...收視率不佳但受到網民極力追捧的《天與地》獲獎,又似乎符合民意。
收視率不佳,是因為傳統電視劇的捧場客是「師奶」和上年紀一輩,他們不喜歡過於「前衛」的《天與地》*。剛巧,他們多是網絡科技的遺民;也是越罵越看,滿足於被動角色的一群。網絡普選,就很大程度上失去了他們的票,失去了這批「民」的「意」。
從另一角度看,奧斯卡電影獎,有點深度拿取最佳電影的,往往在票房上大敗於飛車、機械人、大爆炸一類的 No-brainer 電影。這也就是評審團「取樣」偏差的一種。
從亞洲周刊的文章,也可看到中文傳媒越來越懶,社會反應多只會從網絡中尋找:「有網民表示...」「網民極力追捧」「大量微博表示不滿...」。
很久以前唸新聞時,剛好是電視新聞進入轉折期,從前有新政策/措施出籠,記者就跑到尖沙咀「五支旗杆」(路人最多的地點) 找市民反應。由於不科學化,之后改成訪問專家/學者。今天,記者從滑鼠上按几下,就觀察完了社會反應,那又等如回到五支旗杆的日子。
你可能跟其他網友罵得臉紅耳熱,整天盯著手機隨時「還拖」。但,喜愛在網上發表意見的,只是整體社會上的其中一Subset,那麼,沉默一群的意向.......那就由它沉默下去吧。
*本人自居海外后,未嘗看過半集中、日、韓劇,不過吾妻則是大擁躉,所以我也知點皮毛。
Sunday, December 16, 2012
不再拯救人類的電影
大量血漿供應 |
古今中外妖魔獸共冶一爐 |
看了段低水平影評,找來了 Cabin in the Wood 看。如果平常少看恐怖片的,只獨立看本片,成績還算過得去。
對知者言,則實屬大翻炒也。客氣一點是導演以本片向 Sam Raimi 致敬。Raimi 的成名作 Evil Dead,或是更早的短片 Within The Wood 已是三十年前舊作了,其后抄襲者眾 (他也不斷翻吃老本,最新一套 Evil Dead 將在 2013 上埸,看他能否超越自我)。都是一群年輕人,到深山中渡宿胡混,然后給妖魔逐一殘殺。
Cabin 過癮之處,僅是最后妖魔空群出動時,竟集合了「古今中外」之大成 (妖、獸、鬼、中世紀、日本、喪屍...)看得出美指部門也下過一番努力。
最有玩味的,原來放出妖魔殺人者,背后是國際高科技祭神管理公司,定期的妖魔殺人,是行之數千年秘密習俗,否則「神」會發怒消滅蒼生。最后,女主角要面對決擇:殺死幸存唯一朋友,還是人類完全毀滅。她血流披面,抽了一口香煙對同伴說:「Humanity...是時侯給其他人 (someone else) 一個機會了。」
Wednesday, December 12, 2012
Norman Lindsay 博物館
悉尼藍山曾是文人雅士聚居的地方,現在還有不少畫廊和古董店。Norman Lindsay 是已作古的著名澳洲藝術家,藍山山腰有他的博物館。免費參觀部分的花園內,有他較大型的雕塑。配合上花圃、建築、和雕塑,是個不錯的攝影練習場。
此照用黑白,配用粗顆粒效果,取其怀舊感覺。不過在 Scale down 之后,顆粒並不顯著。
Saturday, December 1, 2012
來生再做澳洲人
我女兒還小的時侯,經常和她一起看不少 BBC 式歷史、地理、生態紀錄片。有幾次和她討論起澳洲的地理地位,我都說澳洲是我認識中最好的國家。並非是要灌輸她愛國情操 (我是個認為國家/民族觀念早應淘汰的人),只是客觀的評價。
我用她的理解能力範疇說,澳洲沒有火山;不在地震帶;又沒有核電廠;地大而資源豐富。相對印尼(當時的新聞)沒有宗教衝突,沒有游擊內戰;政府制度/福利不錯;雖然欠缺最先進、最潮流的東西,但生活可以是和平、穩定。
早幾天發現《經濟學人》的調查,指出澳洲仍全球第二個最合投胎 (正式名稱是:2013年最佳嬰兒誕生國家)的地方,只能嘆息吾生也早,不若女兒幸運,沒再多幾年享用。
似乎,歡喜舞文弄墨的海外的華人,沒有多少能欣賞其新居地的新生活。一方面嘲笑現地吃的、職業上的、生活習慣的什么也不及原居地,老外愚拙如老鄉。尤其是香港人,一項最簡單的指標:百貨公司晚上收市 (或周日關門) 早過香港的,便是較香港落后的地區。
雖然新一輩移民一般都懂英語,入職主流公司,經濟上亦算寬裕,但心態上其實和上一輩「跑金山」,老躲在某某同鄉會的差不多,只不過他們的「同鄉會」是四壁家中,關上門來,裡面就絕對是個「小中國」。
其實,每地的每一項優/缺點,都如錢幣有兩面一樣,關係緊貼。百貨公司早收市,是人民較著重家庭生活,和政策關注工人福利;澳洲稅重,是醫療、退休、和失業救濟較完善;火車效率低是網絡繁密、又多萬噸貨運車摧踐路軋;零售價格昂貴,是每商店服務的客戶人數,可能不及香港的萬分之一。這又等如想擁有美式槍械自由,就不會有新加坡式和平寧靜。香港的很多經濟優勢,都是建基於棺材式的居住環境。
看過我先前博文的朋友,知道我參加了某單車會。最近我又參與了另一 Trail Running Club。與華人朋友談起,他們第一條問題是:多不多華人會員?我只說沒有。然后心中笑問他們,有多少中年以上華人移民喜愛單車、跑山運動?「委屈」於海外的,肯到公園伸伸手腳的已不錯了。其次,老外的Clubs,當然「不會」有華人會員。
《經濟學人》要談的不單是經濟因素,而是生活質素 (quality-of-life index)。至少,要享受戶外生活,已移民英、美、加、澳的,要比香港強上千倍。而你眼中的棟樑,可能是市埸上買到到游水鯇魚?
有人「立志」來生不做中國人。其實,有志者今生也不用做中國人-----移民可也。《經濟學人》說首選是瑞士,次選來澳洲找我交個朋友也不錯吧。不過,我相信口中不停嚷著來生不做中國人的,若在地府跟閻羅皇討價還價時,絕大多數還是要投胎重做中國人的。
只因他們太愛國了。他們有著深厚的中國文化------中國乃天下之正中;千年歷史;萬國來朝,任何其他文化都只是野蠻洪荒。即便移了民也只算是龜縮,而沒有歸屬。
《經濟學人》原文:
The Lottery of Life: Where to be born in 2013
Subscribe to:
Posts (Atom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