對丹麥我有多少認識?曲奇餅,雪糕,性愛商業繁盛,和對軟性毒品的寬容。還有一樣對澳洲人特別的,是他們的儲妃來自本土。
少為人知的,是丹麥近年的電視劇深受飲紅酒,看法國電影的中產階層歡迎。當然,歡迎的程度,與英語系的英、美産品仍有大段距離。Netflix 前陣子第一次自資拍電視劇 《House of Cards》 廣受傳媒談論。我只看過第一集便沒興致追下去。同樣是政治題材,剛看完丹麥製作 《Borgen》 無法自拔,三天便看畢首季十集。
丹麥電視劇,之前只看過 《The Killing》,屬於偵探題材,雖然獲得多項國際獎項,為丹麥電視劇打開國際聲譽,但個人覺得情節發展太慢。若你未看過丹麥電視,什至未聽過 《Borgen》名字,不打緊,Newsweek 評論它是「你未聽過的最佳電視劇」;紐約時報指它是 「《The West Wing》 的北國黑色版」。
故事說中間黨的女黨魁 Nyborg,在一次大選中「意外」地奪得了總理寶座。她由一位標榜 political correctness 的政治人物,當位後慢慢在政治壓力下妥協,耍手段,利益交易,在執政將近首一百天前撒了第一次大謊。也因工作壓力導致家庭問題叢生。最初極力鼓勵她追逐寶座的黨副手說:「記住在國會內你沒有真正的朋友,作為總理,你不能為辭退任何人有顧慮。」在首季最後一集,Nyborg 為了要籠絡工黨的支持,要含淚將副手執掌的財務部長轉送給工黨。
有興趣論政,參政的人,可以從此劇中看到政壇的多面體形象,並非什麼學者的象牙塔理論,又或者是學生社運式的空洞口號。劇中女主角當然是女總理,而男主角竟然是與她毫無浪漫關係的一名 Spin Doctor。民粹式民主政治當然要塗脂抹粉。
個人一向喜歡有真實感女角為主導的小說,電影,電視作品,如最近看了電影 《Still Alice》 和法語的 《Two days One night》。《Borgen》 首季是這典型,女主角在政治道德、家庭、婚姻上的矛盾和發展,是甚具戲味。再者,年近五十,體態略胖的女主角 Sidse Babett Knudsen,在智慧的閃耀下仍性感迷人。具體劇情在此不贅了,若真有興趣的大可上網自尋,值得再交待的,是對丹麥政局完全無知的我,也可看得津津有味(據說劇中情節,人物雖全屬虛構,但懂內情者仍可將各黨,和多數人物與丹麥政情對號入座),這是編劇的高招,亦是它能賣埠全球的因素之一。HBO 亦已決定重拍美國版,借鑒歷史,只可能是狗尾續貂。
我相信在華文世界有興趣看此劇的人極之有限,在此仍提此劇,是有興趣於丹麥電視的國際崛起。丹麥只有人口五百多萬,語文除了很接近瑞典和挪威,對其他電視消費市場來說,都是要依賴字幕的外語。但其電視製作水準極高,演員的專業表現,竟比英、美毫不遜色。由籍籍無名,到橫掃國際獎項,影評人由衷讚美,只是十數寒暑。為看膩了荷里活公式的觀眾,提供上佳的另類選擇。
香港上世紀七十年代的功夫,以至九十年代的黑幫電影,都能成功闖進世界市埸一時。但電視劇除了海外的華人,則完全沒人問津。以數量計,香港的出產也許曾冠絕全球,但質量之差,市場已下了最中肯的評價。訣別中文電視劇已久的我,前陣子特意看了新網臺的《選戰》首集,製作水平和演技,在事前的大肆吹捧對比下,感到實在失望。再看了半小時《來生不做香港人》,十足的樣板劇更是慘不忍睹。
註:《Borgen》在每集前,總引來一句描寫政治的名人名句,其中有毛澤東的:Politic is war without bloodshed, while war is politic with bloodshed。雖然看過太多的反共、貶毛文章,但仍想不出此句的中文原文,有高人讀者可指點一下?
講得咁人性化和有深度,就算香港的藍血大學生都唔會睇,佢地寧願比王維基煽動去街頭倒亂,都唔會花時間去欣賞一套好的電視劇集。
ReplyDelete自從媒介本土化,電台殺絕英、日文歌,電視台趕走英文片集,香港看來不單不夠人才去填足 Air time,更令聽眾、觀眾鑒賞能力裹足不前。
Delete今日藍血大學生重要玩義和團,全方位本土化。真係講聲阿門。
(六四)最後嗰句 :
ReplyDeletehttps://www.marxists.org/chinese/maozedong/marxist.org-chinese-mao-193805b.htm
多謝無名氏指點。
Delete補:執筆時只看完首季,現已三季全殺,不用扣半分。初看時快速字幕看得頗累,他朝重看應更得神骷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