若果認為柴靜的紀錄片,得到如此大反響是純屬意外的話,未免對大陸的維穩工作看得太輕了。大陸的網上監控組織,斷不會是省油的燈。《穹頂之下》能紅爆網絡,顯然是有組織,有預謀的大茶飯,不會是由個女文藝青年,轉新聞記者,轉退職母親的「獨立」制片。
看完影片,除了是加強認識中國,尤其是北京空氣污染的嚴重性,就是柴靜將國營,壟斷性的石油工業描繪成電影中的大反派。
我並非中國問題專家,只是在排得過分擠擁的閱讀興趣中,也分一點時間來看看中國新聞。要繼續經濟深化改造,逐步再下放國營企業,不就是總理李克強的總方向?如果石化工業如之前的鐵路局一樣,是當權派百攻不破的獨立王國,俏媽媽柴靜,不就是剛向這城堡發了口大炮彈。
至於是否引來的反響遠超預期,又或者是派系鬥爭的此起彼落,而使《穹》暫時受壓,那就要待《爭鳴》式的政治八卦記者去探究了。
在反共分子心中,諾貝爾得獎者劉曉波差不多等同聖人。我沒有懷疑他的愛國心和道德勇氣。但相對一般國人,他的知名度(如有的話) ,大不如「女神」柴靜。沒有發聲渠道,你的金石良言只能自彈自唱。我不覺得劉無聲的殉道行動,對和平有什麼貢獻。諾貝爾委員會不能否認是將獎項政治化。
《穹》除了向頑固堡壘發炮,還有更珍貴的,我認為是它在推動法治、民主精神,遠比井底吶喊的《零八憲章》有力。它揭示環保法立法時的模稜兩可,致令執法無門;又指出制訂污染指數的,竟全是企業圍內人的自監自管;又有法例雖在,卻因其他政治因素而導致零檢控等等。
要解決 PM2.5, 第一步就是引進市場力量,第二要認真立法,加強執法。那不就是宣揚市場經濟,倡導法治精神嗎?那是當政者為主的工作。至於個人,就像作者一樣的一個愛心媽媽可做什麼?那就是第三項的個人行動,片中是鼓勵個人節省油、煤使用量,以及參與環保活動和舉報犯例者。鼓動公民參與,不就是民主的基礎嗎?
當年的女神,今天的慈母,還偷師了蘋果教父 Jobs 的 Keynote presentation 的神髓,柴靜的環保呼喚,也同時是中國和平演變的綿裏針。幾天下來,就有上億人民看過這表面講解霧霾,內裡推動市場,法治和民主的宣傳 (可能幕後老板也被利用了)。那和劉曉波的面壁獨唱,就有天淵之別了。
諾貝爾和平獎,最貼切就應該叫做「混蛋獎」。
ReplyDelete呢條片只係片頭,應該好戲在後頭......。
ReplyDelet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