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到有些年輕人說,現在是互聯網世代,資訊不再被壟斷,我們什麼也知得清楚。
這看似成理,你想知的訊息(不等同知識,智慧)真是幾個按鍵就出現在眼前。但那還視乎你是否主動出擊去找,又或者你找資訊的手法。
尤其今天多數人都花大量時間在《臉書》上。我夫人不少師奶朋友,日常不太注意硬新聞,硬新聞的來由主要來自《臉書》,是那種所謂「網上瘋傳」的消息。能瘋傳的,不論真假,自然是偏激的事。近年來最多的,自然是中國種種的真、假黑幕,香港政社「水深火熱」的悲情。
傳統關心時事的人,即使不親共,《人民日報》的論調也會進入你的雷達網,那叫知己知彼。但在《臉書》上,你不會 like 跟你口徑不同的媒體。若果你主賴於《臉書》給你新聞和社會見解,那你就等於自我審查,只看能鞏固你既有信念的消息。在我,我認為《壹傳媒》是「香港獨立」的潛意識鼓動者,是大毒草,但我不時仍會看看它(至少是標題),是要知道風吹的方向。
近日「雨傘運動」的高潮期,剛好放了個沒計畫的年假,閒來無事,終於第一次做了半個鍵盤戰士,多了些社交網對社會運動影響的認識。
平日看中、港新聞多看《明報網》,那是從前積下的習慣,也看 《Yahoo》 ,算能綜合多份報紙,多個角度。兩者皆有讀者評論設施,但後者太多沒理據的謾罵,也太多粗口,不合口胃。看得太緊近日顛倒黑白的現象,終於放下慣常的冷眼,在《明報》看不過的言與事上發表點留言。
《明報》集團看似人格分裂,報紙本身傾向「佔中」,但姊妹的《亞洲周刊》卻相對中立。至於《明報》的《臉書》群組,則是徹頭徹尾的反政府,反共 fanboys 的集中地。
雖然,對 《明報》的「佔中」立場不認同,而個別記者,編輯撰寫的文稿不單欠缺中立,更不時極度煽情。但讀者回應卻看似從未刪改(至少是我的留言)。我除了月旦新聞中的人與事,也經常指出《明報》有違新聞操守的舉措,而發言竟能全部登出!
《明報網》的留言大致正、反相若,但《臉書》群組則差不多是一面倒「左膠」。年輕人們對「雙學」的支持,鼓勵,讚美,惋惜和祟拜,不消說我不撐「佔中」,即使是同道人,也感到萬分肉麻。看到有似是師奶對「雨傘學生」絕食的留言:阿仔,撐住啊!---真誠得叫我起雞皮。
我的《臉書》,至今主要是幾個周末活動群組的通訊站,平常每月最多兩個私人 postings。發覺,整天不停發言,發相片,發 like 的,多是思想單純之輩。半幅貓咪照片令人快樂半天;半句似是而非的哲理,令他們仿似找到人生終極智慧;小丁點殘酷的新聞,就接近世界末日。《壹傳媒》在網上地頭多多,就是理解這背景最深的宣傳機器。由於太多朋友轉發《蘋果日報》的 posts,我強忍了一段日子,才發現「天賜」的 blocking 功能!(壹仔善用網絡可參看拙文:肥佬黎是特首,不是黑手)
這是個《臉書》(網路)的時代,亦即是說這是個反智的年代。我對臺灣的政情了解有限,看到不少論者對今次臺北市長由非藍非綠的醫生當選,也歸究其一主因,是柯文哲集團的善用《臉書》。對心態簡單的《臉書》一族,似乎只要繪出藍天彩虹的遠大理想,就是必殺絕技。若果你說,推行 A 政策是我的目標,但我們必須先達成 B,也不能忽略照顧 C ,那你就是迂腐,保守,應該讓路給新生代。
我相信柯P的醫術及教學才能,但由天馬行空的競選演說,到衝破層層官僚,和縱橫交錯的官商利益蛛網,就是天與地的分別。我希望他成功,為政壇帶來清風,但我很懷疑他的政治能耐。
網路時代,也是 It is the best of times, it is the worst of times. 從前唸傳播學時,有所謂子彈理論。美國大導演 Orson Welles在拍電影前是電臺播音員,某天他在空氣中宣布有火星人襲地球,在視大眾傳媒為神祉的一九三零年代,當真做成全國恐慌。希特拉也是子彈理論的信仰者。看來在《臉書》統治年輕人的今天,是意識上的 incest,也是「我替你打手鎗,你替我打手鎗」,百年前老掉大牙的理論又烈火重生了。《明報》在過去兩個月的多事之秋,做了個新聞媒體使用的民意調查,發現認為《蘋果日報》新聞可信的市民超過六成,誠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