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認為傳記有两種。其一是名人 (歌星、電影明星、大富豪) 做主角。若果你是他/她的「粉絲」必然也是其讀者。至於刋物的水平並非消費者的着眼點,最重要是資料詳盡,主角有否割盲腸炎最好也有披露。
Justin Bieber 也有傳記,青春痘年華就出傳記,這是名人傳記的表表者矣。至於華文代表相信非「大美人」林青霞莫屬。据報導今年的香港書展,「中國最美麗的女人」的現埸演講會,比「中國寫最好白話文」的李敖還要熱鬧。
齊邦媛的傳記「巨流河」顯然不屬於前者,至少在此書出版前,我未聞她的名字,當然不会是她的「粉絲」。第二種傳記,是借主角的經歷和感想而「反映/見証時代」。
「巨流河」我只讀了一半,由細讀变成最后的一目十行。因為讀的是 PDF 電子版,很難跳章而讀,最后只得放棄 (六百多頁的大部頭)。有否以偏蓋全有侍有耐性讀畢全書的人給我耳光。
如果你喜歡讀完一些書評才決定買書的,先告訢你一些背景資料。齊邦媛父親是國民黨元老,黨軍人面廣泛,齊邦媛本人師承不少新文化運動的祖師,文藝界中的朋輩,以及她教鞭下的成名門生上百上千,由他們或有關人士來評介,雞蛋內「肯定」沒有骨頭。
前半部大約就是作者在大陸的成長和初到台灣階段。齊父是富户出身,能負汲日本和德國留学。齊悲惨的生活開始於九一八而至八年抗戰。由於烽火時代的因素,生活的飄离,命運的殘酷,生命的脆弱等,作者都有詳實描寫並且相當感人。我通常甚少興趣閱讀「民族苦難」的作品,但相信有關的感人作品應該不少。
但令我難以完全投入的是作者「權貴階級」的背景。即使在最困難時期,作者在大后方還有機会上大學,雖並非豐衣足食,但仍沒有半天挨飢。危急時坐火船逃難,复員時有朋友飛機送回上海,戰事稍為緩和時周末去看電影。當然這不是她的錯只是她的幸福。我母親跟她年齡相若,可惜未曾正式上學,年幼時在日本軍刀揮舞下拾荒為生。相比之下齊邦媛的苦難就有點「請客吃飯」了。
齊邦媛大約是中國歷史上第二代能上 (現代) 大學的人---而且是女的,只要熬過日本轟炸不死,那就比含着金鎖匙出生更勝一籌。由她來見証「民族苦難」似乎是有點隔靴罷。
不論你認為她「反映/見証時代」的功夫是高是低,其作用只見於「巨流河」前半部---那是民族的宏觀,后半講她遷台后如何由「零」開始,家族的重建,以及在學苑中的浮沉、爭執,那就有點林青霞式的名人微觀了。我不是她粉絲,那就不要怪我掩卷了。從目錄上看,她最后回到大陸重聚舊校友,大概再有些「宏觀」看頭吧。
書中齊邦媛多次表示只關心文藝立誓不碰政治,但她還是以具體經歷來表達了對共產主義和中共的厭惡。反之對國民党則無半字批評,連國民政府喪失了东北予「共匪」---她日夜思念的故鄉---她的結論只是政府「用人不當」。一直稱呼蔣介石為蔣委員長、蔣總統。迁台后,即使編審中的中文教科書,被強迫歸納「蔣公格言」之類文章,也只有微言而沒有疾呼。
齊邦媛在災難中的保護傘下成長,全賴父親擔任國民党骨幹的俸祿,食君之祿當然凡事保留吧,這也是軍人風骨。齊邦媛在我看來不是个太出色的作家,但實不失是个好女兒。
補白:剛看网上資料,大陸版在齊邦媛同意下删改 5% 出版!不知齊父在天之靈是否肯首?
Justin Bieber 也有傳記,青春痘年華就出傳記,這是名人傳記的表表者矣。至於華文代表相信非「大美人」林青霞莫屬。据報導今年的香港書展,「中國最美麗的女人」的現埸演講會,比「中國寫最好白話文」的李敖還要熱鬧。
齊邦媛的傳記「巨流河」顯然不屬於前者,至少在此書出版前,我未聞她的名字,當然不会是她的「粉絲」。第二種傳記,是借主角的經歷和感想而「反映/見証時代」。
「巨流河」我只讀了一半,由細讀变成最后的一目十行。因為讀的是 PDF 電子版,很難跳章而讀,最后只得放棄 (六百多頁的大部頭)。有否以偏蓋全有侍有耐性讀畢全書的人給我耳光。
如果你喜歡讀完一些書評才決定買書的,先告訢你一些背景資料。齊邦媛父親是國民黨元老,黨軍人面廣泛,齊邦媛本人師承不少新文化運動的祖師,文藝界中的朋輩,以及她教鞭下的成名門生上百上千,由他們或有關人士來評介,雞蛋內「肯定」沒有骨頭。
前半部大約就是作者在大陸的成長和初到台灣階段。齊父是富户出身,能負汲日本和德國留学。齊悲惨的生活開始於九一八而至八年抗戰。由於烽火時代的因素,生活的飄离,命運的殘酷,生命的脆弱等,作者都有詳實描寫並且相當感人。我通常甚少興趣閱讀「民族苦難」的作品,但相信有關的感人作品應該不少。
但令我難以完全投入的是作者「權貴階級」的背景。即使在最困難時期,作者在大后方還有機会上大學,雖並非豐衣足食,但仍沒有半天挨飢。危急時坐火船逃難,复員時有朋友飛機送回上海,戰事稍為緩和時周末去看電影。當然這不是她的錯只是她的幸福。我母親跟她年齡相若,可惜未曾正式上學,年幼時在日本軍刀揮舞下拾荒為生。相比之下齊邦媛的苦難就有點「請客吃飯」了。
齊邦媛大約是中國歷史上第二代能上 (現代) 大學的人---而且是女的,只要熬過日本轟炸不死,那就比含着金鎖匙出生更勝一籌。由她來見証「民族苦難」似乎是有點隔靴罷。
不論你認為她「反映/見証時代」的功夫是高是低,其作用只見於「巨流河」前半部---那是民族的宏觀,后半講她遷台后如何由「零」開始,家族的重建,以及在學苑中的浮沉、爭執,那就有點林青霞式的名人微觀了。我不是她粉絲,那就不要怪我掩卷了。從目錄上看,她最后回到大陸重聚舊校友,大概再有些「宏觀」看頭吧。
書中齊邦媛多次表示只關心文藝立誓不碰政治,但她還是以具體經歷來表達了對共產主義和中共的厭惡。反之對國民党則無半字批評,連國民政府喪失了东北予「共匪」---她日夜思念的故鄉---她的結論只是政府「用人不當」。一直稱呼蔣介石為蔣委員長、蔣總統。迁台后,即使編審中的中文教科書,被強迫歸納「蔣公格言」之類文章,也只有微言而沒有疾呼。
齊邦媛在災難中的保護傘下成長,全賴父親擔任國民党骨幹的俸祿,食君之祿當然凡事保留吧,這也是軍人風骨。齊邦媛在我看來不是个太出色的作家,但實不失是个好女兒。
補白:剛看网上資料,大陸版在齊邦媛同意下删改 5% 出版!不知齊父在天之靈是否肯首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