多看我博文的朋友,都看過我不時寫的電影文字,多數是外語片的。其實看一套母語中文的電影,若是水平可以的,得到的衝擊、感覺當然更强。只可惜,值得看的中文電影,一年下來,不及五套。很多時到網上「找」新片,翻不到兩頁,全是爛片,雖然「不用錢」也不想浪費時間。
看到即將來到的春節黃金檔期電影消息,幾部「超級大片」磨刀霍霍準備撕殺云云。對於我,它們可以省些力氣了。多少金錢,就花在這等垃圾上。不過,我明白,這就是資本主義市場經濟。My trash is other’s treasure。而且是個龎大的 others,上十億元的票房,證明我的觀點只是得啖笑。
發現《大同》,是在文藝新聞中,並非刋登流行爛片的網頁。是《大同》奪得了剛出爐的金馬最佳紀錄片獎。蓬勃的大陸網站,種子竟如鳳毛麟角,最後我要在 BBC 的紀錄片部門找到。《大同》的市場定位,尤其海外市場,其實相當尷尬。對國內政治不認識的,其實有相當學習、觀摩價值,但他們實在看如瞎子摸象。逢中必反的,當然難得他們的垂青。
影片由導演兼攝影師周浩,追蹤了大同前市長耿彥波達一年之久。故事主要講雄心勃勃的耿,要重建、新建、復修大同的古城古蹟,而牽涉到大量舊民房的拆卸,市民的大幅遷移。當然,任何一新政策,不論好壞,都有得益和失利的群體。中間,也夾雜著漁利的奸商,欺下瞞上的官僚。
在影片看到的市長,大致是個勤奮克已的公務員。晚上十時前不回家,早上五時前上班。害得老婆也不嫌在鏡頭前罵他找死。在一片貪官污吏的大陸新聞中,耿算是一股正能量。他也經常外訪工地,受影響居民,接見上訪投訢。因為政策未必討好,耿是住在軍營中。影片說這在國內非常普遍!(看來香港的暴民仍須努力)
很可惜,周浩的角度是來得太客觀了,他只展現到耿彥波執行自己大計時的一鼓作氣,但在未有第三者專家的分析,我們不知這古城計畫是短痛長勝,還是白象的擾民建設。在資料淡薄之下,耿可能是竭而不捨,也可能是執迷不悟。
但影片可貴之處,它仍然能反映出大陸奇詭的政治生活:
- 市委書記在耿計劃未竟時,沒緣由地撤換了他,使大同在耿上任、下退後,多了三十億美元債務。
- 市民在家門前上訪耿,部分可獲他大筆一揮,解決了層層官僚阻攔。
- 耿猛說建古城是名垂千古,不是 GDP,由此而舉債數十億也獲(早期)支持。
- 新市政府選舉,高層的全只有一人參選,全數投票,全數支持。
- 耿市長被遷,支持的群眾下跪在市廳前請願。
所以,即使我們不知道應否支持耿市長,《大同》透視出的大陸政治生態也是極為吸引的。《大同》的原名叫《中國市長》,已是個貼切的名字,但若結合到中國傳統政治哲學中的小康與大同之治,思考的空間就頓然更加寬闊了。
光看電影本身,你不能為古城計劃下判斷。若有興趣可在網路上繼續追蹤耿彥波,他被換職為太原市長,不多久,又立下了建橋、修路、遷徙的鴻圖大計,又為市政府簽下數十億債務。
我並不熟悉大陸的紀錄片市場,和製作環境。但《大同》的製作水平實在粗糙,似乎是是一攝影師,一收音師的新聞片格局,若有燈光,也是「世界光」,很多鏡頭移動,連淘寶上幾百元的 steady shot handle 都欠奉。若說周浩是跟隨了主角長達一年,並非打游擊式的搶拍、偷拍,他實在有義務為觀眾在製作質素上多走一步。
#大同 #中國市長 #周浩 #金馬最佳紀錄片 #耿彥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