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unday, May 25, 2014

尿尿文化




我懐疑有多少香港人到過文革剛過的大陸,尤其是非旅遊熱點的鄉郊地區。


我前文談《亂時候、窮時候》一書時,講那些鄉郊地區的民生,軍閥時代跟中古時代原分別不太大。剛看罷莫言的《檀香刑》,講清末時代的故事,朱皇帝、愛新覺羅皇帝和袁皇帝的幾百年,偏遠農村的生活風俗其實沒有多大變化。到了文革,田裡可能只疏落多了幾臺拖拉機,家中多了毛皇帝的肖像。


改革開放已超過三十年,部份原農民口袋裡多了幾塊錢,但中古時代的生活習慣轉變得沒有那麽快。其中,路邊生理解決,在衛生設備欠奉,加上經常需要長途步行,似乎就如條件反射。其實,那就等如我作長途 Trail run 時,廁所,就在每顆樹后,只要不令他人「踏地雷」,也就塵歸塵、土歸土。只不過到了繁華的大都會,在眾目睽睽下仍不自覺,那當然惹人側目。等到傳媒將個別例子無限量放大,那就變成天怒人怨了。

若果只是小孩子,排泄又得盛著,其實也不太差。看看小雞巴有甚麽大不了,隨街擺放的雜誌封面,不都是「被偷拍」的女明星走光照嗎?小雞巴令你側目,裙底春和乳溝令你掏腰包。


回顧一下三、四十年前的香港:半山木屋區,窮小孩多光著屁股,玩到那裡拉到那裡。我在觀塘雞寮上天臺小學,高空擲物是家常便飯,包括尿布、衛生棉。高低亂掛的電視天線電線,就殘吊著各種不堪入目的廢棄物。那時人們經常掛在口頭的是「不是香港,是臭港」,踩狗屎是《老夫子》漫畫中經常出現的主題。我有一幅約兩歲時的舊照片,是穿上開襠褲的。開襠褲的功能,相信年輕一代可能未有聽聞-----還不是隨地拉屎。多得後來的清潔運動,開始扭轉了風氣。


香港人「有幸」做了殖民地蟻民,比中華同胞走前了三、四十年,實沒必要耻笑我們並不窮的「窮親戚。」


很多人誤觧了文化和文明。我在悉尼的地鐵/鐵路工作,體會到每逢周末深夜,不少夜遊人會在火車廂暗處,或月台彎角間小解(間甚大解),臭氣令人昏倒。看過一集 《Two Broke Girls》美國處境喜劇,兩主角走到地鐵站內想購物,鈔票不小心掉到地上,兩人都不敢拾起來,苦笑說「人們都說地鐵的地面積滿屎尿,是全紐約市最穢的....」。


在某特定環境中,路邊生理解決是一種文化:鄉郊文化、越野旅行文化。有如女子到中東地區旅遊,一時忘記了戴面紗,和男子在路邊公開飲酒,那是文化差異,也許可以用不知者不罪來寬待(否則需罰打滕)。又例如萬夫所指的兒子殺父案,可能經感化官調查,發現兒子原來飽受了幾十年的性暴力,雖然殺人罪不能除,但也大可求情減判。


但明知不可為而為的在地鐵大小便,那就是使人憤恨的不文明了。可惜先進發達的都市如悉尼、紐約也令人失望。

你有甚麽不文明的陋習嗎?


Friday, May 16, 2014

捍衛甚麽本土文化


瞎子唱南音本土過本土?


四川人愛吃辣,相信不用到過當地旅行的人也知道。八十年代初,那兒還是相當落後的內陸地區,我在一路旁餐廳吃飯,鄰坐一位農民模樣的破衣大叔,點了兩隻饅頭,和一隻大紅辣椒。一口饅頭一口辣椒,有如我們吃蘋果一般,面不改色。那麼吃辣就是四川人的本土文化了。


但看似根深蒂固的風俗,原來就只有三、四百年左右的歷史。辣椒是西班牙人入侵南美洲後,輾轉才傳來㟴㟴的大中華。


在放洋唸書之前,因為早看了不少荷里活電影,和 Life 畫冊,還以為對美國有一定認識。要說本土文化,在白人入主前,是「紅蕃」文化,然後當然就是西歐文明了。到了洛杉磯,才認識了當地甚盛的墨西哥風俗。快餐連鎖店,除了漢堡和熱狗外,還有並駕齊驅的 Taco 店。即使是白種人,學懂西班牙語,就有更多的就業機會。他們的小孩子要開生日會,墨西哥傳統的棒打 Pinata 也是極其流行。我這個自以為半桶水美國通的,連聽也未聽過。


生日會打 Pinata 漸植入歐裔本土(網上圖)


美國除了船堅炮利,國債(對,不是國庫)充盈,軟文化也是無孔不侵。全球飽受其「文化帝國主義」侵略已是由來已久。但「堂堂超級大國」也受到南美,尤其是墨西哥文化的嚴重薰陶,則是當年無知的我難以想像的,那就是我下飛機後的 Cultural Shock。後來混熟一點,更大膽試過幾個同學,跟從南加洲年輕人傳統,駕車到美墨邊界的 Tijuna 購「物」了。生活了一段日子,墨國的 Nacho 成為我至今仍最愛的小吃之一。至於一塊靑檸飲 Corona 啤酒,就更借美國之力而風行世界。


兩國、两地相交,人物的往來,文化的此消彼長是必然發生的。中國人歷朝代都要抵禦胡人,但我們愛上了其二胡;飽受了八年抗戰之苦後,我們曾驕傲地手持一部 Nikon 相機,聽澤田研二、中島美雪。現在則找到「韓風」這新歡了。


作為文化歷史學者,當然有責任記錄下不同時代的不同文化。但我不明白甚麽是捍衛本土文化。那是否等於要壓制靡靡之音的流行曲,由政府當局大力振興紅船粵曲和南音?打擊耶穌教,鼓勵佛道不清的滿天神佛?


個人對個別文藝元素會有愛戀或厭惡之心,但在自由開放的社會,文化的去留、蛻變有其自主的生命力,不是少數人能左右的。除非那是天主教廷或納粹管治下的 Bonfire of Vanity,和我們祖國轟轟烈烈的破四舊、立四新。



Saturday, May 10, 2014

《HER》黄橙橙的童話






作為一個愛情故事,HER《 港譯:觸不到的她,台:雲端情人》雖然在型式上有點新意,人與電腦談戀愛,但若將它形象化,用真人角色來代替,情感上的發展大體也可通用。我反而是欣賞電影的整體美術指導。


看前曾閱及 《HER》 得到提名及贏得幾項電影小獎項,查看一下奧斯卡及其他流行電影獎項,原來竟然沒有美術指導一項。奧斯卡最佳攝影 、影像效果獎,共由 Gravity 奪得是實致名歸,其複雜的3D製作,及攝影機移動的計算萬二分精細。最佳製作設計和服裝奬由 The Great Gatsby《大亨小傳》獲得,相信也不會有太大爭議。不過 《HER》 的整體色調、燈光、佈景和外景都混然一體,支撐著一個不太久遠的未來時空,亦富有童話色彩。

此話怎麼說?


全片的基本色調是橙紅色,由各場景的室內計畫,到主要角色的服飾。即使是外景,也採用或冒製冬日斜陽的色彩。在燈光上,全面用泛光,將人物、景色變得十分粉彩 (Pastel) 效果。有時則應用/慕仿背光,角色墮進糢糊的光芒內。於是故事便多了一層虛浮不實的童話效果。若果你愛看 Pinterest 網絡上的手工藝品及其攝影,大都是這類色調。

這有如一個 Pantone Color Chart,全片色調皆在此中尋

金黄橙色是全片基調
另一個方法製造未來效果,就是外景的選擇。故事發生在 LA,但竟然不少外景取自上海!霓虹招牌、大弧形建築、地鐵的獨有形式、商業大樓群中的平台等等。在中國人眼中可能是代表紙醉金迷的墮落城市,在荷里活美術指導眼中,則大有童話式的未來。當然,主角睡房的窗外世界,都只是電腦的剪貼效果。若果你再留神一點,主角片末坐在地鐵站樓梯與電腦女友對話,背景就不斷有穿橙黄裙女人走過,中間夾著不少男仕手提 Zero 鋁筴走過。未來嘛,美指沒有在小處上大意!

背光攝影不是忌諱,是夢幻童話
不久的未來就在上海

好劇本,有張力的電影大多數人領畧到。好的配樂,可找來原聲 CD 慢慢細聽。但上等的美指,就有如過眼雲煙,有點像為人作嫁衣嫦。等待五顆星的電影很難,但幸好電影的欣賞,還可以有不同的層面。故事不好,可欣賞演技;情節犯駁,可研究其特技效果。可幸我的過去訓練,令我的戲票更有價值。估計不少年輕論者,看罷 《HER》 就一頭栽去講愛情觀。


談此電影也不能不說選角。演員 Joaquin Phoenix 從前的角色,大都是剛陽或頹廢的性質,《HER》 竟然能將他脫胎換骨, 不同的身形和扮相,竟使他成為一個典型的 Metrosexual。那是什麼?簡單來說就是在性格、行為和品味上都是男同性戀一族,只不過他鍾愛女人。電腦女戀人由 Scarlett Johansson 擔任,以前她令我印象最深,是一頭金髮,性感的囗唇和胸脯,在 《HER》 中都看不到這些,因此,我發現了她沙唖的磁性聲線。足以証明,她是荷里活騷到入骨的性感象徵。

型象設計的功力。你能想像到他(左)是同一人嗎?

#觸不到的她 #雲端情人


Monday, May 5, 2014

《Flash Boys》未算正義朋友






從前當過只照顧零售小戶的股票經紀,在網上炒股抬頭時,便因生意淡薄而被迫下崗。退出江湖後,除了比一般人留意和理解財經新聞外,很少追踪行內的發展。直至看到《Flash Boys》 的簡介,才決意去了解什麼是久聞聲音的高頻交易。
不知道這書的讀者量有多少,雖然有過幾年實戰經驗,但因時空不一同,我也只能明白其大概。簡單地說,高頻交易 (High Fequency Tading )源自同一證券在不同的交易所掛牌買賣,由於經紀下單按鈕後,電腦訊號傳達到不同交易所有幾微秒的先後,於是被特定的電腦程序,在那迅雷般的空隙,改動了毫釐牌價來賺差額。書中也稱這些 HFT 為股市黃牛黨。
雖然每次出擊都是差不多令人不發覺的蠅頭小利,但在每天數十億交易中,便「詐騙」到令人垂涎的豪利。在這遊戲中,速度成為戰勝競爭者的武器,因此,各 HFT 公司遷移到交易所附近;聘請專家編寫運算快速和自動攢洞子的程式;接連最短距的光纖等。最大問題是上述不公平的競爭,竟然是沒法律管制的。
全書的發展,是講述一位「有良知」的投資銀行交易員,由偶然發現,以致深入調查這些股壇黑手,繼而再發掘出很多投資銀行、交易所「背叛」客戶利益的不道德行逕。
最後,他召集來一群原本收取華爾街豐厚薪金的「正義朋友」,冒險創立一所策略上不容 HFT 染指的交易所,是一所保證買賣高透明度的交易所。
若果你能看明白 HFT 的來由和操作,這本才是二百頁的小書,情節發展也很簡單、間中也有風趣對白。但作者主要資料只來自那群正義朋友,寫作起來明顯有所偏袒。但若不採取嚴肅報導文學角度來看,單是要搞明白 HFT 是何物,應是簡淺易懂的。



紐約時報塑造的英雄形像

作者將這群主角粧扮成正義之師,又有財經刊物在書出版後採訪了他們,吹噓他們是股壇英雄。但,即使股市交易變回公平一點,它在資本主義發展到荼薔時,最大的功能是一所賭場。大投資行的操盤人,每天借著公司消息、新聞發展來炒上炒落。還記得在  GFC 時,歐洲個別股市禁止賣空活動,就是禁止那些沒有社會良知的炒家,不要只為求利潤而對市場信心落井下石。
在廣義看來,此書與很多探討 GFC 來由的書分別不大。都是一批財經和電腦程式精英,在金融法例間鑚洞子,向比他們擁有較少資訊、資源的人打主意。在財金政治下,政治和金融利益混淆不清,最後是無權無金的人,什至集體納稅人吃大虧。
五十年前你問小朋友長大後想做什麼,很多會說:工程師,太空人、科學家,他們不知道甚麽是銀行家。到今天,最優秀的工程師、太空科學家、數學家、物理教授和電腦程式員,都被華爾街高薪挖角了。他們的工作與改善民生、推進文明毫無關係,只是電腦數碼上生產絕少人明白的投資票據,和建立最先進的炒股機械人,在同業間----即使是公平的----殺過你死我活。